原标题:以安全铸品质以标准亮精品创建龙陵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
在云南边陲小县,一座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大楼拔地而起,这座承载着人民幸福生活的建筑,便是由云南建投第九建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南建投九建公司”)第七直管部承建的龙陵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作为龙陵县的重点民生工程,对带动全县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凡的意义。
龙陵县人民医院迁建项目是集医疗、康复、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区域性现代医疗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83491平方米,包含门诊医技住院综合楼、传染科楼、后勤楼、食堂。自项目2018年开工以来,项目部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以系统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管理标准全方面推进建设工程安全标准化建设,探索创新了一批好经验、好做法,推广应用了一批新举措、新工艺,荣获云南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
项目在开工建设之初,便确立了“省级标化+集团示范”的安全双目标。为守牢安全城墙,项目部精心打磨实施工程的方案,从党建融入生产、自主安全管理、定型化设施、施工重难点安全管控及安全管理等方面详细部署了标准化建设措施,建立党员责任区、青年安全监督岗,成立自主管理安全先锋队,层层压实责任,制定措施,上下联动确保安全目标,为项目平稳开局做好前提。
走进项目现场,不论是安全通道、临边设施的布置,现场材料的码放,还是企业标识标牌的设立、安全标语的悬挂,项目部都严格执行云南建投九建公司《形象宣传指导图册》,全面推广定型化安全防护设施,以定型化、周转化、标准化为理念,打造安全、文明、高效的施工环境。
项目的水电安装加工厂现场,采用定型化围挡设置及可调节式标准化货架,实现管材、线缆等主材按规格模数化码放。模块化分区管理,按照工艺逻辑划分为切割、电焊、沟槽、套丝、涂装、成品半成品六大作业单元,实现加工作业区标准化与效率的双提升。
经过管理团队的努力,项目实现了“自主管理+标化管理”协同推进,构建起一套可复制、可延续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确保了施工全套工艺流程的规范有序和高效可控。
项目部坚持把安全生产当作项目建设首要工作来抓,紧抓安全生产源头管控,力求项目安全管理的常态化、制度化、精细化,
“安全生产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全员参与管控才行。”第七直管部主任工程师兼项目经理杨自亮表示。为此,项目部严格按照云南建投九建公司《全员安全责任制》履行安全岗位工作职责,推行“领导带班+全员轮值”监督模式,由项目经理牵头,全体管理人员轮流担任安全监督员,确保施工时段安全监督管理无缝覆盖,实现“人、机、料、法、环”全要素监管。同时每日7点半前由值班人员深入班组监督班前安全教育,确保每一名作业人员100%接受班前安全教育,还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对工人进行专业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再教育、再考核,多次联合举办应急救援演练,不断的提高风险防范与应急处置能力。
项目按照“区域定责、动态监管”原则,将施工现场划分为3个责任网格,配备8名区域责任人。“每日施工前,责任人通过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做安全确认及复核,累计核查作业面553次,消除各类隐患200余项。”项目部安全员李祖禹说。同时实施“三色预警”机制,对深基坑、高支模等重大危险源实行分级管控,确保施工全过程风险可控。
创新是推动安全生产管理进步的关键。项目在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全力健全风险防控措施,持续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从技术支撑、本质安全、远程监控等多维度发力,取得显著成效。
技术赋能安全管理微改革。项目大力推动安全管理工作的微改革、微创新技术运用,从细微处着手,全面推广应用了盖板式料斗、工具式移动脚手架防倾覆措施、长边大于200毫米水平洞口布设钢筋网片、落地式脚手架首步加密措施、切割作业防火花飞溅的防护罩、连墙件区分警示色及便携式电缆支座等9项措施,用小投入解决了安全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智能监管提升风险防控效能。项目紧跟时代步伐,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助力安全管理。5G监督记录仪、塔吊360度全景监控、数字建投安全管理平台的应用,搭建起项目安全生产远程、实时监管平台,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全方位、全过程监控,极大提高了安全监管的及时性与有效性。
群安监督筑牢安全防线。项目团队积极探索创新,大力推进“群众性安全监督管理”工作,鼓励全体人员争当安全生产“吹哨人”,踊跃参与“我为安全献一策”“写心得谈体会”“随手拍”及职工(农民工)电工技能提升培训及安全知识技能竞赛活动,不同岗位的管理人员积极思考、积极学习,提出了众多具有建设性的安全改进建议,为项目安全管理注入新活力。同时积极落实“安全积分超市”措施,员工以安全活动积分兑换实用物品,极大提升了积极性与主动性。
奋进征程鼓角催!项目团队将持续深耕精细化管理,全力推进标准化建设,以实际行动交出一份满意的“标准答卷”,助力龙陵县人民医院早日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李奇 李聪)